www.msc66.com_www.26111.com_sunbet官网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标题分割#崇福农创园里不断耕耘新希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农创园,连片的农业大棚里,农创客们正在辛勤劳作。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在一派忙碌的景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培育农产品 夏季来临,正是蔬果飘香的季节,“米食米客”果蔬基地里,负责人谢跃平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种植的爆浆玉米已进入了丰收的季节,他正忙着采摘,“可以直接生吃,很甜,尝一个试试?”说着,就递给记者一个刚刚从杆上掰下的玉米。 从外观看来,爆浆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当剥开玉米衣后,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清甜汁多。据悉,水果玉米的营养比较丰富,各种微量元素较多。 记者了解到,往年4至9月基地就会进入空档期,今年尝试将玉米进行套种就正好填补了空档。谢跃平告诉记者,其实想着套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基地里忙活的不少都是附近村民,之前每到夏季他们就会面临没活干没钱拿,如今有了套种产品之后,村民的钱袋子也能更鼓一点了。” 像谢跃平这样深耕农产品的青年创客在园区内有不少,每一片区域都有农创客精心培育的农产品。见到祯辰花卉基地负责人项智能时,他和妻子刚送走一位来看绣球花的客户。“目前绣球花进入了旺季,这两天许多上海、苏州的客户赶来看货,忙是忙的,但是很开心。” 如今,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这里的绣球花销往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最远的还到了黑龙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园区引来新农人 崇福农创园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器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的模式,正在培育和孵化更多的新农民和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60亩的孵化园二期拓展区已于4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农创园又迎来了6个全新项目,湘语溪溪正是其中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还有一系列优惠举措,让我们很心动。”基地的女主人叫谢夏儿,来自广东,男朋友钟海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人,两人在这里租了3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田园梦”。 “这是循环水域,里面放了鱼苗和小龙虾,水还可以用于灌溉。”“这里种植的是猕猴桃。”“那边是散养的宫廷黄鸡,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谢夏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据悉,这里将会通过科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集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园。“等到明年就可以大丰收啦!”谢夏儿憧憬道。 不远处的成长拓展区里,来自河北的尹振杰正在大棚内忙活着种植圣诞花。“今年计划投入4至5万株,预计9月份就能供货了。”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尹振杰可以利用人工干预成功地打破单季出花的模式,大大延长了销售期。 令人意外的是,介绍尹振杰来农创园发展的正是他的侄子,同为新农人的尹海龙。去年,尹海龙带着小盆景项目而来,时隔一年,尹振杰在侄子的介绍下从建德来到崇福,“海龙说这里创业氛围很好,还有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距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尹振杰说。 良好的区位、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一座规划2000亩的农创园,正成为大批年轻创客扎根落户、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共引育农创客30余名,入驻创新项目16个,2018年投产项目1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正创造出更多模式的“新农业”。 “如今东安村还有一块计划投资1000万,占地100亩的成长拓展区也正逐步投入使用中,我们将以崇福农创园为支点搭建四大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探索农网融合、农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盐田勇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尖兵#标题分割#盐田区作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勇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先后获得盐田区作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区以来,盐田一直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辖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先后编制《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盐田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盐田区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制定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强力推进。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后,盐田区深刻认识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历史机遇、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战略抉择,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发展遵循,瞄准先行示范目标,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最前列,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区,加快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城区新格局;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互促,最大化地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由“因生态而兴”向“因生态而强”的转变。锐意开拓创新,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盐田在GEP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人的努力”因素,率先提出城市GEP概念,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及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式对人居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提升所创造的生态价值。率先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连续6年开展GEP和GDP的“双核算、双运行”制度,推动城市GEP进规划、进项目、进考核、进决策,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今年还在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开展项目GEP影响评价。与此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构建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以“碳币”为基础度量,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行为和意识赋予一定的价值量,给予相应“碳币”奖励,建成以微信公众号为主、手机App及网站为辅的生态文明碳币服务体系,提供电子消费券、日用品、公益众筹等“碳币”兑换渠道,实现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平台总注册数已突破15万,占辖区居民的60%以上,共发起生态文明活动约2800场,共计发放约2.07亿碳币,基本形成以“碳币”为重要纽带的生态文明全民参与新风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生态经济体系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把环评审批关口,禁止具有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产业进入,引导传统企业逐步向节能环保、创意设计、旅游服务业、特色商贸业等产业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港口物流业由仓储运输向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转型。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发展,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2010.23万人次、91.94亿元。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盐田园区,推动生物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稳步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对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行国家二星级和深圳金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至2018年,盐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0.01:20.14:79.85优化为0.02:14.01:85.97;2018年,辖区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由2013年的0.289吨标准煤、6.98立方米下降为0.21吨标准煤、4.84立方米,降幅分别为27.3%、30.6%。决战污染防治,营造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建区以来,始终将提升环境质量作为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城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核心要素。蓝天保卫战方面,全面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综合整治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工作,推广纯电动环卫车使用,完成环卫柴油车DPF安装改造或提前淘汰工作。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的监管工作,100%使用纯电动环卫车,完善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大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成6套移动式码头船舶岸电系统,覆盖16个泊位,覆盖率达80%,今年前三季度,盐田港岸电使用次数为402艘次,岸电使用率13.8%,远超过2018年108艘次的全年总数,港口岸电覆盖率和使用率全国领先。碧水攻坚战方面,完成23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全区排水管网100%移交专业排水公司管理,实现全辖区污水零直排和排水管理进小区。经营性排水户实现100%一户一档信息化动态管理,辖区“三产”排水户80%持证依法排水。建成全市首个自来水直饮示范区。全区工业、商业、办公、居住区直饮自来水通达率100%,居民小区直饮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净土防御战方面,连续6年开展盐田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并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确保全区土壤环境安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科学设置道路隔声屏障,在全市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通过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噪声显示屏等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垃圾减量分类管理方面,建立全国领先的垃圾减量分类“四个全覆盖”管理体系,形成居民厨余垃圾及公共餐饮垃圾一体化处理的“盐田模式”,率先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3个100%。公园建设方面,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成覆盖全区的绿道网系统,总长度达253.3公里,平均密度全市最高。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梅沙获评全国最美森林小镇。打造智慧环保,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全面运用生态环境智慧化管控手段,结合深圳市智慧环保、盐田区智慧盐田的建设,构建基于智慧化手段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成盐田区环境监测监控系统,运用万物互联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对全区的水(地表水、降水、海水)、气(空气、负氧离子、扬尘)、声(噪声)、污染源(废水、废气、油烟)进行全要素、全天候的自动监测监控,实现对海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异常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企业排污和监管提供预警、报警服务。在公园等公共场所构建噪声显示系统,安装18个噪声监测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环境噪声值和国家标准限值,实施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大力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提高珠宝行业、汽修行业废气处理设施的全流程工况在线监控覆盖率、对在建工地靠近居民敏感点安装移动式噪声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在管有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实现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污染源排污在线监控,打造智慧化的污染源管控体系。下一步,盐田区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起点、新征程中谋求生态文明建设高位进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量化路径;学习对标国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建管之中;针对跨界河流、海域、山林治理,与香港、大鹏、坪山等地共建“大梧桐山”、“大鹏湾海”跨域合作平台,探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利益共同体;发挥好市场的作用、社会的力量,以法治手段、技术手段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治、人人享有”的全民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区。深圳盐田勇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尖兵#标题分割#盐田区作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勇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先后获得盐田区作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区以来,盐田一直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辖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先后编制《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盐田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盐田区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制定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强力推进。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后,盐田区深刻认识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历史机遇、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战略抉择,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发展遵循,瞄准先行示范目标,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最前列,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区,加快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城区新格局;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互促,最大化地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由“因生态而兴”向“因生态而强”的转变。锐意开拓创新,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盐田在GEP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人的努力”因素,率先提出城市GEP概念,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及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式对人居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提升所创造的生态价值。率先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连续6年开展GEP和GDP的“双核算、双运行”制度,推动城市GEP进规划、进项目、进考核、进决策,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今年还在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开展项目GEP影响评价。与此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构建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以“碳币”为基础度量,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行为和意识赋予一定的价值量,给予相应“碳币”奖励,建成以微信公众号为主、手机App及网站为辅的生态文明碳币服务体系,提供电子消费券、日用品、公益众筹等“碳币”兑换渠道,实现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平台总注册数已突破15万,占辖区居民的60%以上,共发起生态文明活动约2800场,共计发放约2.07亿碳币,基本形成以“碳币”为重要纽带的生态文明全民参与新风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生态经济体系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把环评审批关口,禁止具有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产业进入,引导传统企业逐步向节能环保、创意设计、旅游服务业、特色商贸业等产业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港口物流业由仓储运输向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转型。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发展,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2010.23万人次、91.94亿元。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盐田园区,推动生物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稳步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对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行国家二星级和深圳金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至2018年,盐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0.01:20.14:79.85优化为0.02:14.01:85.97;2018年,辖区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由2013年的0.289吨标准煤、6.98立方米下降为0.21吨标准煤、4.84立方米,降幅分别为27.3%、30.6%。决战污染防治,营造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建区以来,始终将提升环境质量作为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城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核心要素。蓝天保卫战方面,全面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综合整治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工作,推广纯电动环卫车使用,完成环卫柴油车DPF安装改造或提前淘汰工作。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的监管工作,100%使用纯电动环卫车,完善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大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成6套移动式码头船舶岸电系统,覆盖16个泊位,覆盖率达80%,今年前三季度,盐田港岸电使用次数为402艘次,岸电使用率13.8%,远超过2018年108艘次的全年总数,港口岸电覆盖率和使用率全国领先。碧水攻坚战方面,完成23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全区排水管网100%移交专业排水公司管理,实现全辖区污水零直排和排水管理进小区。经营性排水户实现100%一户一档信息化动态管理,辖区“三产”排水户80%持证依法排水。建成全市首个自来水直饮示范区。全区工业、商业、办公、居住区直饮自来水通达率100%,居民小区直饮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净土防御战方面,连续6年开展盐田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并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确保全区土壤环境安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科学设置道路隔声屏障,在全市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通过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噪声显示屏等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垃圾减量分类管理方面,建立全国领先的垃圾减量分类“四个全覆盖”管理体系,形成居民厨余垃圾及公共餐饮垃圾一体化处理的“盐田模式”,率先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3个100%。公园建设方面,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成覆盖全区的绿道网系统,总长度达253.3公里,平均密度全市最高。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梅沙获评全国最美森林小镇。打造智慧环保,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全面运用生态环境智慧化管控手段,结合深圳市智慧环保、盐田区智慧盐田的建设,构建基于智慧化手段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成盐田区环境监测监控系统,运用万物互联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对全区的水(地表水、降水、海水)、气(空气、负氧离子、扬尘)、声(噪声)、污染源(废水、废气、油烟)进行全要素、全天候的自动监测监控,实现对海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异常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企业排污和监管提供预警、报警服务。在公园等公共场所构建噪声显示系统,安装18个噪声监测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环境噪声值和国家标准限值,实施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大力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提高珠宝行业、汽修行业废气处理设施的全流程工况在线监控覆盖率、对在建工地靠近居民敏感点安装移动式噪声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在管有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实现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污染源排污在线监控,打造智慧化的污染源管控体系。下一步,盐田区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起点、新征程中谋求生态文明建设高位进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量化路径;学习对标国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建管之中;针对跨界河流、海域、山林治理,与香港、大鹏、坪山等地共建“大梧桐山”、“大鹏湾海”跨域合作平台,探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利益共同体;发挥好市场的作用、社会的力量,以法治手段、技术手段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治、人人享有”的全民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区。